来源:本站日期:2013-6-6
很多领域其实都会有应用到迭代设计,对于互联网,这也是一个新的实验,网站就是一块试验田,一块在错误中成长、在错误中变强变大的试验田。这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的成长路线,一定是一个反复修正和迭代的曲线。对于产品设计,大多数都属于“时机
很多领域其实都会有应用到迭代设计,对于互联网,这也是一个新的实验,网站就是一块试验田,一块在错误中成长、在错误中变强变大的试验田。这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的成长路线,一定是一个反复修正和迭代的曲线。对于产品设计,大多数都属于“时机问题”,当初那些产品设计,面临的很多环境并不成熟。究其错误,我认为大多数都属于过于“激进”,在互联网这个世界,如果你要从一开始就做彻彻底底的去创新,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。而这个成功,我们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的产品呢?
对于早期的设计来说,很多可能就是带来了无尽的“返工”和低质量设计。往往前一个“阶段”的细节失误,就能导致后一个阶段的彻底垮工。而我们从目录网站走到内容网站,又走到了今天的社区,网站本身的跌代性和反复修改变得越来越快。“阶段性”的流程方式无法“多团队同时协作”,导致的低效率,越来越凸显。而针对一些需求,我们可以尝试对产品进行改进。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核心和要求。但是对整个产品过程,产品团队是核心。产品团队发起项目,做前期的整体调研和评估,确定产品的定位、方向,以及大的产品概念设计。在这个基础上将所面向的用户群进行大致划分,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进行概要分析和总结。而对于表现层和底层相对分离,对于研发来说,产品的产出物都是数据。产品架构就是他的底层数据结构,业务逻辑就是他的数据逻辑。产品架构将演变成网站的信息架构(栏目、布局、导航等),业务逻辑是未来交互设计的依据。最后,研发的前端的接口和设计的前端开发相结合。有些人可能找不到这样做的原因,其实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,业务发展到一定时候,当底层需要升级或者改进,表现层可以不用变化;如果表现层的设计需要“改版”,底层可以不用变化;只有当产品方向有变,或者业务逻辑发生变化,才会牵扯到底层和表现层同时变化。单看产品+研发,或单看产品+设计,每一个从上至下的过程都必须具备先后的阶段性,上一个的过程决定了下一个过程的大致范围,下一个过程影响并补充了上一个过程的详细内容。但是,没有大的产品框架就没有具体的信息架构,在具体的信息架构设计过程中,又会修正并补充整体的产品框架。再比如,没有需求分析,就不能有具体的内容设计,在具体的内容设计过程中,又会细化需求并有可能合并或者拆分已经修改需求。
最重要的就是用户调研,上述的一些都是一些理论层面,但是结合到用户才是最重要的。用户调研应该贯穿于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,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起到“引导”的作用,又起到“校验”的功效。加入了对用户的研究以后,整个“迭代的设计过程”才会变得完整和丰满。